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疫情过后 智慧园区建设是否会迎来大爆发?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0-02-27 13:42:35 本文摘自:亿欧

“园区”不仅包括我们生活的住宅区,还包括工作的写字楼、工业园等。疫情期间,这些园区的管理者们承担了主要的排查任务:出入测量体温、实行封闭管理、登记人员旅居史信息……
 
但目前大多数的园区管理者,采取的还是“原始”的管理办法,比如:制作纸质版的出入证、用纸质版的表格登记信息、值班工作人员对进出的人员逐个测量体温、人工上门统计信息等。
 
依赖人工的管理方式,有三大弊端:对管理者而言,效率低下;对居民而言,不够人性化;对管理者和居民而言,也有进一步接触感染可能。
 
毫无疑问,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能够让园区的管理者们意识到园区信息化和智慧化建设的重要性。但这是否意味着,在疫情过后,智慧园区的建设将迎来一个大爆发?
 
智慧园区都包括什么?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需要明确几个问题:什么是智慧园区?智慧园区都包含哪些技术?
 
智慧园区可以理解为是“迷你版的智慧城市”,即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让住宅区、写字楼、工业园等园区的管理更智能、更高效。
 
智慧园区与智慧城市的技术框架也大致相似,可简单分为:感知层、数据和平台层和服务应用层。
 
感知层包括摄像头、门禁对讲、人脸识别闸机、报警器等;平台层是以数据存储和分析为主的综合管理平台;服务应用层包括人员与车辆管理、物业管理以及社区运营等。
 
当然,在具体的实践中,不同的场景在使用的设备、运营的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总的来说,智慧园区的系统都离不开这三层。
 
目前,智慧园区乃至智慧城市建设,都还没有具体清晰的指标。但如果将智慧园区的智能化程度,从低到高简单分为:感知层智能、平台层智能和应用服务层智能。当前大多数的园区,都还处于感知层智能到平台层智能过渡的阶段。
 
感知层的智能化建设,是智慧园区建设的第一步。比如,在门口安装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门禁设备、停车场安装具有车牌识别功能的闸机等。
 
但感知层的智能化,只能解决“单点”问题。什么叫“单点”问题?比方说,出入停车场时,具备车牌识别功能的摄像头,能解决的只是代替人记录车牌号这个“单点”的工作;但车辆出入停车场,还涉及到许多具体业务操作的问题,比如住户与非住户的收费标准不同,买下或租下车位的车主不需要收费即可出入……
 
要解决这些更复杂的业务上的问题,就需要将在感知层收集的数据,与具体业务的数据融合在一起。这就需要建设平台层的智能。
 
平台的作用是将园区运营所需的数据进行融合、分析,使之能成为服务园区高效运营的“马达”。平台能融合越多维度的数据,园区的运营和服务就能越“智能”。
 
目前,大多数的“智慧园区”只是安装了智能设备,能实现部分简单业务的自动化,比如人员进出管理、车辆管理等。但整体而言,智慧化的水平仍不够高,否则本次疫情期间,就不会出现大量人工统计人员信息、制作纸质版出入证的现象出现。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园区智慧化解建设普遍不足,意味着智慧园区的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g端市场更具潜力
 
虽然智慧园区很具发展潜力,但还要看到一个问题:客户零散。
 
按照管理者的属性,可以将智慧园区的客户分为g端和b端。g端的建设重点是管理精细化,尤其是人员管理精细化的提升上。b端的建设重点,在于优化用户体验,其最终的目的是获得更高额的利润。从这个层面上看,g端市场的潜力要大于b端。
 
首先,精细化管理是总书记提出的要求。2018年11月,在调研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时,提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从本次疫情的情况来看,收集和管理园区出入人员的信息的需求均来自政府部门,物业等园区的直接管理者,更多地是配合工作。
 
其次,一旦地方政府出台了智慧园区建设的相关政策,那么辖区内的所有园区都会响应和执行相应政策。
 
比如疫情期间,深圳等地明确要求:住宅区和城中村全面实施人员通行认证管理。该认证管理系统由腾讯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的技术支持,所有居民需要在扫描“健康码”后报备个人信息,此后每个“健康关卡”的数据采集员(网格员、公司管理人员)只需扫码即可上报信息。
 
数据管理员(如街道、居委会分级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看到汇总信息、群众通行记录,并对数据采集员、采集监控点进行管理。
 
而b端的客户,以房地产商、物业、投资运营公司为主,这些主体建设智慧园区的目的,在于提升利润。房地产粗放增长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根据人民法院公告网,2019年房地产开发商的破产数量已接近500家。对房地产商而言,朝高质量发展转型已然迫在眉睫,而住宅和商业用地的智慧化建设就是一条“出路”。
 
虽然b端客户也在迫切地建设智慧园区,但b端客户涉及的行业众多,不同的行业的需求又不尽相同。因此,b端市场的总体规模看似庞大,但这个“大”市场,是由多个需求不同的“小”市场组合而成的。这是与g端市场“一扫一大片”的特征的不同。
 
“智慧化”是长期工作
 
毫无疑问的是,本次疫情能进一步推动政府部门精细化管理工作,由政府牵头的以人员管理为核心的智慧园区建设不会停止脚步。但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要将工业园、住宅区等园区的管理与整个城市的管理相结合,还需要完善的顶层设计。从这个层面来看,智慧园区不会“爆发”,但会持续推进。
 
从b端来看,此次疫情能让管理人员进一步认识到园区管理信息化和智慧化的重要性。但在极端情况过后,b端市场客户对智慧化的需求,主要还是访客和车辆管理。除非有明确的政策,否则b端市场的客户短期内也不会考虑进一步提升园区智慧化的程度。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建设智慧园区和智慧城市都有一个“通病”:重建设、轻运营。
 
许多园区安装了智能化的设备,也打造了相应的平台,但是却没有“用起来”。比如,一些高端的写字楼安装了人脸识别设备,但疫情期间依然需要用纸质版的出入证证明身份。这就是典型的看似“智慧”,但在管理的思维和方式上却依然“传统”的体现。
 
总的来说,建设智慧园区是一项长期的需求,疫情能够让管理者意识到建设智慧园区的重要性,但还远谈不上“爆发”。
 
而在这个存在长期增长潜力的市场中,对厂商而言,机会在平台层的建设中。可以看到,无论是设备制造商、ai企业还是互联网公司,都在往平台建设上靠拢。
 
比如,捷顺科技过去以生产门禁、道闸等硬件设备为主。但2018年底,捷顺科技推出了天启智慧物联平台,打通“信息流”、“业务流”和“资金流”,能够为园区智慧化运营提供全生态的服务。
 
ai企业如力维智联也在平台层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利用泛在数据连接技术的优势,综合智能门禁、二维码等无接触式技术对社区人员的动态信息进行采集;利用大数据对网格/社区疫情趋势及群体健康趋势进行预测,辅助疫情管控人员决策。
 
但还需要注意的是,技术建设与管理思维要同时进步,才能让智慧园区的“智慧”真正发挥实效。否则“建设智慧园区”,也只是沦为一个口号。

关键字: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本文摘自:亿欧

x 疫情过后 智慧园区建设是否会迎来大爆发?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0-02-27 13:42:35 本文摘自:亿欧

“园区”不仅包括我们生活的住宅区,还包括工作的写字楼、工业园等。疫情期间,这些园区的管理者们承担了主要的排查任务:出入测量体温、实行封闭管理、登记人员旅居史信息……
 
但目前大多数的园区管理者,采取的还是“原始”的管理办法,比如:制作纸质版的出入证、用纸质版的表格登记信息、值班工作人员对进出的人员逐个测量体温、人工上门统计信息等。
 
依赖人工的管理方式,有三大弊端:对管理者而言,效率低下;对居民而言,不够人性化;对管理者和居民而言,也有进一步接触感染可能。
 
毫无疑问,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能够让园区的管理者们意识到园区信息化和智慧化建设的重要性。但这是否意味着,在疫情过后,智慧园区的建设将迎来一个大爆发?
 
智慧园区都包括什么?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需要明确几个问题:什么是智慧园区?智慧园区都包含哪些技术?
 
智慧园区可以理解为是“迷你版的智慧城市”,即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让住宅区、写字楼、工业园等园区的管理更智能、更高效。
 
智慧园区与智慧城市的技术框架也大致相似,可简单分为:感知层、数据和平台层和服务应用层。
 
感知层包括摄像头、门禁对讲、人脸识别闸机、报警器等;平台层是以数据存储和分析为主的综合管理平台;服务应用层包括人员与车辆管理、物业管理以及社区运营等。
 
当然,在具体的实践中,不同的场景在使用的设备、运营的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总的来说,智慧园区的系统都离不开这三层。
 
目前,智慧园区乃至智慧城市建设,都还没有具体清晰的指标。但如果将智慧园区的智能化程度,从低到高简单分为:感知层智能、平台层智能和应用服务层智能。当前大多数的园区,都还处于感知层智能到平台层智能过渡的阶段。
 
感知层的智能化建设,是智慧园区建设的第一步。比如,在门口安装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门禁设备、停车场安装具有车牌识别功能的闸机等。
 
但感知层的智能化,只能解决“单点”问题。什么叫“单点”问题?比方说,出入停车场时,具备车牌识别功能的摄像头,能解决的只是代替人记录车牌号这个“单点”的工作;但车辆出入停车场,还涉及到许多具体业务操作的问题,比如住户与非住户的收费标准不同,买下或租下车位的车主不需要收费即可出入……
 
要解决这些更复杂的业务上的问题,就需要将在感知层收集的数据,与具体业务的数据融合在一起。这就需要建设平台层的智能。
 
平台的作用是将园区运营所需的数据进行融合、分析,使之能成为服务园区高效运营的“马达”。平台能融合越多维度的数据,园区的运营和服务就能越“智能”。
 
目前,大多数的“智慧园区”只是安装了智能设备,能实现部分简单业务的自动化,比如人员进出管理、车辆管理等。但整体而言,智慧化的水平仍不够高,否则本次疫情期间,就不会出现大量人工统计人员信息、制作纸质版出入证的现象出现。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园区智慧化解建设普遍不足,意味着智慧园区的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g端市场更具潜力
 
虽然智慧园区很具发展潜力,但还要看到一个问题:客户零散。
 
按照管理者的属性,可以将智慧园区的客户分为g端和b端。g端的建设重点是管理精细化,尤其是人员管理精细化的提升上。b端的建设重点,在于优化用户体验,其最终的目的是获得更高额的利润。从这个层面上看,g端市场的潜力要大于b端。
 
首先,精细化管理是总书记提出的要求。2018年11月,在调研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时,提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从本次疫情的情况来看,收集和管理园区出入人员的信息的需求均来自政府部门,物业等园区的直接管理者,更多地是配合工作。
 
其次,一旦地方政府出台了智慧园区建设的相关政策,那么辖区内的所有园区都会响应和执行相应政策。
 
比如疫情期间,深圳等地明确要求:住宅区和城中村全面实施人员通行认证管理。该认证管理系统由腾讯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的技术支持,所有居民需要在扫描“健康码”后报备个人信息,此后每个“健康关卡”的数据采集员(网格员、公司管理人员)只需扫码即可上报信息。
 
数据管理员(如街道、居委会分级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看到汇总信息、群众通行记录,并对数据采集员、采集监控点进行管理。
 
而b端的客户,以房地产商、物业、投资运营公司为主,这些主体建设智慧园区的目的,在于提升利润。房地产粗放增长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根据人民法院公告网,2019年房地产开发商的破产数量已接近500家。对房地产商而言,朝高质量发展转型已然迫在眉睫,而住宅和商业用地的智慧化建设就是一条“出路”。
 
虽然b端客户也在迫切地建设智慧园区,但b端客户涉及的行业众多,不同的行业的需求又不尽相同。因此,b端市场的总体规模看似庞大,但这个“大”市场,是由多个需求不同的“小”市场组合而成的。这是与g端市场“一扫一大片”的特征的不同。
 
“智慧化”是长期工作
 
毫无疑问的是,本次疫情能进一步推动政府部门精细化管理工作,由政府牵头的以人员管理为核心的智慧园区建设不会停止脚步。但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要将工业园、住宅区等园区的管理与整个城市的管理相结合,还需要完善的顶层设计。从这个层面来看,智慧园区不会“爆发”,但会持续推进。
 
从b端来看,此次疫情能让管理人员进一步认识到园区管理信息化和智慧化的重要性。但在极端情况过后,b端市场客户对智慧化的需求,主要还是访客和车辆管理。除非有明确的政策,否则b端市场的客户短期内也不会考虑进一步提升园区智慧化的程度。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建设智慧园区和智慧城市都有一个“通病”:重建设、轻运营。
 
许多园区安装了智能化的设备,也打造了相应的平台,但是却没有“用起来”。比如,一些高端的写字楼安装了人脸识别设备,但疫情期间依然需要用纸质版的出入证证明身份。这就是典型的看似“智慧”,但在管理的思维和方式上却依然“传统”的体现。
 
总的来说,建设智慧园区是一项长期的需求,疫情能够让管理者意识到建设智慧园区的重要性,但还远谈不上“爆发”。
 
而在这个存在长期增长潜力的市场中,对厂商而言,机会在平台层的建设中。可以看到,无论是设备制造商、ai企业还是互联网公司,都在往平台建设上靠拢。
 
比如,捷顺科技过去以生产门禁、道闸等硬件设备为主。但2018年底,捷顺科技推出了天启智慧物联平台,打通“信息流”、“业务流”和“资金流”,能够为园区智慧化运营提供全生态的服务。
 
ai企业如力维智联也在平台层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利用泛在数据连接技术的优势,综合智能门禁、二维码等无接触式技术对社区人员的动态信息进行采集;利用大数据对网格/社区疫情趋势及群体健康趋势进行预测,辅助疫情管控人员决策。
 
但还需要注意的是,技术建设与管理思维要同时进步,才能让智慧园区的“智慧”真正发挥实效。否则“建设智慧园区”,也只是沦为一个口号。

关键字: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本文摘自:亿欧

回到顶部
"));
"));

关于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联系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的友情链接投稿中心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的招贤纳士

企业网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的版权所有 ©2010-2024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