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2字 | 5分钟阅读
工程造价是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抓手
是一项特殊的“软”商品,非专业人士难理解软件开发过程,项目金额凭经验拍脑袋、专家评审会流于形式是者和项目管理者无奈的问题。信息化项目生命周期分为规划、立项、建设、验收、运营等阶段,包含项目管理、需求分析、技术选择、流程合规、风险把控、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等很多工作,覆盖面广,专业性强。在诸多工作和矛盾中,随着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投入越来越高,信息化管理中就需求、预算、成本和结算等解决矛盾和达成共识的沟通成本高,时间跨度长,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实施的影响是巨大的。信息化工程造价成为信息化管理的瓶颈环节。
在信息化项目预算申报、立项、招投标、项目结算、项目评价等活动中,建立科学透明、可计量、可理解和便于使用的信息化项目造价体系及方法,帮助把需求分析、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的解决方案、开发实施和资金使用想清楚说清楚,将有效提升信息化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提高信息化效率
信息化项目成功的基本标准是在预算范围内按照预定工期交付项目范围内的建设内容,并满足预定质量要求。对项目范围、工作量及造价的科学估算是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必要条件,是生态圈中相关各方沟通的统一语言。
1、预算阶段。通过信息化造价,帮助测算合理项目预算,避免出现项目预算不足或预算浪费,帮助相关部门进行成本投入产出分析,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效益最大化,完成预算制定和审核工作。
2、招投标阶段。指导甲方整理项目招标需求,包括业务需求、技术要求、工期要求等,确定招标价格、计价方式、结算方式,并制定与项目内容相匹配的里程碑和支付条款。乙方通过造价工作,科学地测算信息化项目成本、利润、工期等,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合理报价,减少恶意竞标、低价中标,降低项目亏损的风险。
3、结算阶段。在信息化项目过程中,组织调整、业务变化等会带来信息化项目范围和工期的变化,使得项目实际金额与合同金额不一致,带来结算延期、价格谈不拢、项目后续工作无法开展等问题。通过结算阶段造价评估,帮助甲乙双方明确项目实际发生额,为结算提供依据。
信息化工程造价旨在建立统一的沟通语言,找到公允的市场价格,为信息化管理各阶段活动提供决策参考,提高信息化项目管理效率。
提升信息化方案水平
信息化工程造价方法主要分为基于业务视角的方法和基于开发视角的方法。基于开发视角的方法,主要基于软件源代码行、数据库表、函数数量等,优点是操作简单、实施容易,但不容易在项目干系人之间达成一致,往往会引起较多的分歧,一般适用于项目团队内部。基于业务视角的方法是从用户角度出发,与软件开发技术无关,常见方法有功能点、故事点、用例点和对象点等。国家标准《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gb/t 36964-2018),主体思路即是功能点方法。
项目初始阶段,用户需求是真正可以得到的信息,而程序大小或代码行数等实际上都是从系统提供的功能推演出来。相比开发视角的方法,用户更容易接受基于业务视角的方法,便于建立统一的沟通语言,降低沟通成本,有助于提高信息化项目和服务推进的速度。基于业务视角的造价评估帮助在项目初期更好地开展业务需求分析,倒逼需求单位将业务想明白,将需求说清楚,从需求出发制定项目方案。在评估过程中,通过方案澄清,也帮助项目申报金额偏低的建设单位加深对建设内容的理解,通过需求和技术澄清过程,优化项目建设方案。
提高信息化项目管理水平
项目管理需要识别项目开发运行过程中的潜在问题,以便提前采取措施。除项目外部因素外,项目管理重点在于项目范围、进度、成本和质量之间的平衡。需求变更多、成本难控制、工期要求短、质量难保证,是相关各方的常见矛盾。在项目计划过程中,在较为详细需求的基础上,采用更精细的评估方法估算功能点规模、开发工作量,并根据当地软件工程生产力水平,估算成本及工期,作为后续项目管理活动的基准。
需求变更时,对变更进行合理估算和控制,做好变更管理工作,调整项目管理策略,从而降低风险。根据行业数据统计,在合同签订之后,软件规模通常仍会有26%左右的变更。部分软件开发组织都已进行了需求风险管理,如编写需求风险文档、定义风险级别、评估风险危害值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软件开发组织规避和缓解了风险。开展造价评估,基于业务视角的造价评估可以帮助挖掘隐含需求,更好地完善需求变更内容。另一方面,根据项目所处的阶段,充分考虑需求变更对项目规模的影响,在估算中预留发生需求变更的工期和预算。
项目工期估算是根据价格估算结果、项目范围、资源状况列出项目活动所需要的工期,估算的工期应该现实、有效并能保证质量。所以在估算工期时要充分考虑活动清单、合理的资源需求、人员能力、客户及环境因素对项目工期的影响,在对每项活动的工期估算中也应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对工期的影响。根据行业经验和软件开发的规律,项目工期与工作量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的,通常表现为一元非线性回归方程。在估算软件项目的工期时,可采用回归分析法,依据行业数据统计以及历史项目评估的数据积累,得出该项目的风险工期,用于风险警示。
提高信息系统运营水平
人工智能、数字底座、开源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端、大屏端、设备等多终端在信息化项目运用比重不断提高。除传统的软件系统开发和硬件设备外,信息化采购内容不断丰富,衍生出购买信息服务、数据服务、优化提升服务等新形态。同时,随着信息化逐步进入深度创新融合发展的阶段,重视场景建设、数据利用和用户为本,信息化成为业务创新、技术应用和运营服务的综合体。
在信息系统运行阶段,会面临扩建、改造、运维、运营及系统租赁等信息系统运营模式。通过信息化造价工作,理清不同模式下所交易内容的形态、方式、时间等,明确相关各方的工作边界和责权利,明确结算方式及条款,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系统运营水平,进而提高用户满意度和运营效益。
提高信息化治理的水平
对需要采用公共能力的项目内容,以复用公共能力来评估费用,从而帮助建设单位优化方法设计,提高集成复用水平以及用户体验。当前阶段的信息化过程中新兴事物多,使得信息化工程造价评估方法需要优化调整,转变视角和角色,明确采购内容并将其分类分级,重视评估方法的多元化,探索具针对性的评估方法,通过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产品服务形态、产品服务单价、产品服务数量等层层递进的评估工作,提高架构治理的水平。
信息化工程造价评估方法的实施,提高信息化工作合规水平。对标国家、行业及单位的管理要求,制定合理的项目目标和清晰的业务需求,完善项目文档、审核流程、会议评审等,规范项目各阶段的工作,使得信息化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和合规。
开展项目后评价时,目标和应用效果、项目组织管理、资金使用情况等都是主要内容,需要围绕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采集、计算及分析相关数据,开展绩效评价,反馈给生态圈中的相关单位,推动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来源:《中国信息化》2022年第6期,孟凡强